本文目录一览:
孔子被后人称为什么?
孔子被后人称作万世师表.孔子(前551年~前479年)名丘,字仲尼。
春秋时期鲁国人。
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,儒家学派创始人,世界的文化名人之一。
编撰了我国西统培食部编年体史书《春秋》。
据有关记载,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(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);孔子逝来自世时,享年73岁,葬于曲阜满啊查城北泗水之上,即今日孔林所在地。
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《论语》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。
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什么
孔子被后人称为:孔圣人、至圣、至圣先师、万世师表、文宣皇帝 孔子(公元前55依年9月贰吧日―公元前四漆9年四月依依日),知名丘,字仲尼,春秋时期鲁国人,祖籍宋国夏邑(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),出生于鲁国陬邑(今山东省曲阜市)。
东周春秋末期的思想家、教育家、政治家,儒家学派的创始人。
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, 曾受业于老子,带领部分**周游列国十四年,晚年修订了六经(即道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)。
相传他有**三千,贤**七十二人。
孔子去世后,其**及其再专传**把孔子及其**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,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《论语》。
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“天纵之圣”、“天之木铎”,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之一,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、至圣、至圣先师、万世师表、文宣皇属帝。
其儒家思想对**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,孔子被列为“世界**文化名人”之首。
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什么
西汉元始元年(公元元年),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“褒成宣尼公”古人认为“褒成”是国名,“宣尼”是谥号,“公”是爵位。
北魏太和十六年(公元492年),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“文圣尼父”。
“文圣”是尊号,“尼父”是敬称。
北周大象二年(公元580年),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“邹国公”,“邹”是国名,“公”是爵位。
隋开皇元年(公元581年),文帝杨坚称孔子为“先师尼父”;唐贞观二年(公元628年),太宗**尊孔子为“先圣”。
“先师”、“先圣”都是尊称。
贞观十一年(公元637年),改称孔子为“宣父”,“宣”为谥号,“父”是美称。
乾封元年(公元666年),高宗李治赠孔子为“太师”,“太师”为官位。
武周天绶元年(公元690年),武则天封孔子为“隆道公”。
“隆道”是封号,“公”是爵位。
唐开元二十七年(公元739年),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“文宣王”。
“文宣”为谥号,“王”是爵位。
这儿的“王”不是后世皇帝以下的侯王的王,而是周天子“武王”、“成王”的王。
西夏仁宗三年(公元1146年)三月,西夏仁宗颁布诏令:“尊孔子为文宣帝,令州郡悉立庙祀,殿庭宏敞,并如帝制。
”(据《宋史·夏国传》和吴广成《西夏书事》记载)这一封号是历朝历代级别的。
元朝 大德十一年(1307年) 元成宗 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朝 嘉靖九年(1530年) 明世宗 至圣先师清朝 顺治二年(1645年) 清世祖 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清朝 顺治十四年(1657年) 清世祖 至圣先师中华民国 民国二十四年(1935年) 国民** 大成至圣先师。
孔子被后人称什么?
孔子被后人称为孔圣人。
孔子是**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之一,他非常重视教育和道德规范,因此被后人尊称为“圣人、至圣”。
“大成至圣先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