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光SEO

阿光SEO

竹书纪年颠覆了哪些历史(为历史卸个妆,小人物读大历史——大厨伊尹)

admin1 0

本文目录一览:

1、商朝皇帝列表详情商朝皇帝有哪些

2、竹书纪年 什么时候消失的 宋朝

3、竹书纪年颠覆了哪些历史?

4、为历史卸个妆,小人物读大历史——大厨伊尹

5、竹书纪年原文及译文?

商朝皇帝列表详情商朝皇帝有哪些

商朝帝王谱商太祖(商汤) 在位30年商汤,姓子名汤。

商的祖先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地,商汤时建都于亳(今河南商丘)。

他任用仲虺和伊尹为相,逐渐强大起来,又有夏桀残暴无道,民怨沸腾,遂起兵征讨夏,大败夏军,任望单酸旧养承打鲁建立商朝。

建国后又修《汤刑》,来自《明居》等法,比较关心民命。

商汤即位17年践天子位,为天子13年崩。

商代王(太乙) 在位1年   太乙商汤的儿子 商哀王(外丙)子胜 在位3年外丙,商汤的儿子,在位3年卒。

商代天子,名胜。

商开国君主汤之子,汤的太子苗买进础既河太丁早死,乃立太丁弟外丙为王,是为外丙元年,伊尹摄政。

外丙即位后三年卒,传位其弟仲壬。

一说 外丙是商汤的弟弟,汤子太丁叔。

商汤燃**请铁另卒,太子太丁已先商汤而亡,遂继为王,在位3年。

即商朝第二代王。

商懿王(仲壬)子庸 在位4年仲壬,商汤子,外丙的弟群兵似衡被短通假弟,商王世袭是先弟后子,仲壬在位4年卒。

仲壬亦称中壬、燕壬、工独深将除刻友业县壬、其壬、南壬,姓子名庸,是**商朝的一位君王。

商太宗(太露脚反宽下再亚妈甲)子至 在位23年太甲,商汤长孙,太丁的儿子。

即位初,因“颠覆汤之典刑”,被伊尹放逐于桐宫,三年后侵刘磁陈板握重改过复立,成为有成之君。

这是“桐宫悔过”的故事。

太甲,生卒年不详,为汤嫡长孙,太丁子,叔仲壬病死后继位,共在位23年,病死,葬於历城(今山东省济南市)。

太甲,由四朝元老伊尹辅政,伊尹连写优命美求罪低费她女二了《肆命》、《祖后》等几篇文章,教导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,还况继宁努力做一位明君。

在浓伊尹的督促下,太甲在继位后的头两年,其表现还过得去,但从第三年起不行了,他任意地发号施令,一味享乐,暴虐百姓,朝政昏乱,又亲自破坏汤制定的法规。

伊尹虽百般规劝,他都听不进去,伊尹只好将他送到商汤墓地附近的桐宜助款宫,(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)居住,让他自己反省,史称“伊尹放太甲”。

太甲住在桐宫,见祖父身为开国君王,坟墓却十分简陋,又从守墓老人那里了解到祖父的许多艰苦创业,仁厚省俭的旧事,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,感到确实不像话,便暗暗内疚,决心痛改前非,开始在桐宫关心孤老,遵守法制,与人为善。

三年后,伊尹见太唱早律验伟弱证甲真心悔过,十分高兴,便带领文武大臣,携带王服,冠冕,迎接他回到亳都,还政於他。

从此,太甲以自己过去死士的失足为鉴,早朝晏罢,勤政爱民。

遵守汤制定的**,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,商朝也逐渐繁荣起来,伊尹见太甲成为明君,更加高兴,特地写了一篇《太甲训》的文章来赞扬他,底他配称他为太宗。

另有一说是在仲壬死后,伊尹篡位,逐走太甲,7年后,太甲潜回都城,**死伊尹后复位。

太甲在位23年选剂尔费年后病死。

商昭王(境负培称汽扩很开销克斯沃丁)子绚在位29年沃丁,太甲的儿子。

沃丁在位29年。

沃丁亦称羌丁,姓子名绚,继父太甲即位。

在位期间,辅政功臣伊尹去逝。

沃丁死后,由弟太庚即位商宣王(太庚)子辩在位25年太庚,又作大庚,误称小庚。

姓子名辩。

他是沃丁之弟,太甲之子。

继沃丁而即位,在位25年,他死后由子小甲(一说为太庚之子)继位。

商敬王(小甲)子高 在位36年小甲,太庚子。

小甲姓子名高,一说他是太庚之子,也说他是太庚之弟。

在位36年(一说17年)。

小甲死后,弟雍己继立,商朝始衰商元王(雍己)子密在位12年雍己,小甲弟。

为商王小甲之弟,商王太戊之兄。

商王小甲死后即位,在位12年,荒废政事,商朝开始衰落。

死后由弟太戊继位。

商中宗(太戊)子伷 在位75年太戊,雍己弟。

太戊勤政修德,治国抚民,颇有振作。

商第9位国王,姓子。

汤五世孙,太甲孙。

死后追谥为中宗。

甲骨文作大太戊、天戊,为商王太庚之子,商王小甲、雍己之弟。

这个太戊继位时还是个少年,不勤于国政,整天只图享乐。

在他继位第七年时,王宫的庭院里长了一棵桑树,长棵桑树没什么奇怪,奇怪的是这棵桑树下又长出了一棵楮树,七天的时间里疯长了,长得很大。

这本来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偶然现象,换现在也不作为怪,人类生的怪物都多更何况植物,可是在商代的时候人还没有植物学知识,把它看作是妖魔鬼怪。

这个少年国王很怕。

他的大臣伊陟(估计是伊尹的后代书上没有考证)说:臣听说妖怪胜不过德,大概大王在治理朝政上有什么缺德之处,所以才会出现妖怪。

如果善政修道,以德治民,自会免除祸害。

这太戊一听有道理,果然一改前非,勤于朝政,修德治国。

而这种不是正常生长的共生树木,长到一定时候会自然枯死。

太戊以为是自己修德治国以德压妖的结果,更相信了。

据古书上记载太戊在位75年,是商王朝在位长久的。

病死,葬于内黄(今河南省内黄县南30里处)。

太戊勤政修德,治国抚民,颇有振作。

任用伊陟、巫咸掌握国政。

国政大修,各小国又纷纷归顺,商朝中兴,故后代尊称他为中宗。

商中宗陵为商代第九代王太戊的陵墓,位于内黄县城西南15公里,商中宗陵是我国古老皇陵之一,也是我国目前的一处商王陵。

汉代建陵,唐代续修,宋太祖开宝七年复修,明、清多次修葺增建。

商中宗陵坐北面南,占地百亩,围墙筑高墙,前后分区,规模宏大,布局奇特。

前区为陵墓区,后区为祭祀区,中间甬道为中轴线,直通拜殿,甬道东为太戊陵,西为嫔妃墓,历代王朝祭祀不绝。

陵内宋开宝七年(公元947年)所立《大宋新修商帝中宗庙碑》高耸雄伟,通高米,宽米,厚米,由翰林梁同翰撰写,碑有铭有序,雕刻精湛,字迹清晰,笔法变化多端,妙趣横生,刀工娴熟,骨刀坚凝,堪称一绝。

商中宗陵是以陵寝陵园、碑碣为特色,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的寻根祭祀之圣地。

商孝成王(仲丁)子庄 在位11年仲丁,姓子名庄。

生卒年不详。

商王太戊子。

太戊死后继位。

在位13年(一说11年),病死,葬于狄泉。

仲丁于己未年即位,仲丁元年,自亳迁都于嚣。

(今河南省郑州市附近,一说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北)。

当时,东南方的夷族兴起,仲丁六年,其中的蓝夷进攻商朝,仲丁出兵击退蓝夷。

仲丁死后,诸弟争夺王位,造成继承上的九世之乱,商朝一度中衰。

仲丁死后,其弟外壬即位。

商思王(外壬)子发 在位15年外壬,在甲骨文中被称作卜壬,姓子名发,商朝第十一任的国王。

外壬,生卒年不详。

商王太戊子,商王仲丁弟。

仲丁死后继位。

在位15年,病死,葬于狄泉。

仲丁死后,外壬成功地夺取王位,并向诸弟妥协,造成了商王朝继承上的混乱,史称九世之乱。

商朝开始衰落。

外壬死后,由其弟河亶甲继位。

商前平王(河亶甲)子整 在位9年河亶甲,姓子名整,生卒年不详,商王太戊子,商王仲丁、外壬弟,外壬死后继位,在位9年,病死后葬于相(今河南省内黄县境内)。

河亶甲在位时,商朝又再度衰落,他曾迁都于相,又曾出兵征伐东南方的兰族和班方。

商穆王(祖乙)子滕 在位19年祖乙,商朝国王,商王河亶甲子,河亶甲病死后继位,即位后迁都于庇,商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,商朝又兴盛起来。

在位19年(一说75年)。

祖乙在位时,迁都于邢(今河北省邢台)。

他几次出兵平服了兰夷、班方等国,解除了东南方的夷族对商的威胁,国运再度中兴。

甲骨文中称他为中宗祖乙,和太乙、太甲合称为“三示”(意为三位功勋卓著的祖先)。

病死,葬于狄泉。

由其子祖辛即位。

当时,天气风云的不测,使他很苦恼。

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,为讨好祖乙,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。

祖乙认为有理,便带领百官去祭天,却无济于事。

万年知道后,忍不住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,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。

祖乙听后龙颜大悦,感到有道理。

于是把万年留下,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,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。

并派了十二个童子服侍万年。

祖乙对万年说:'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,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,创建历法,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。

' 有一次,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。

当他登上日月坛时,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:日出日落三百六,周而复始从头来。

草木枯荣分四时,一岁月有十二圆。

阿衡见此,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,心中忐忑不安。

他万分惧怕万年因创建历法而得宠,国君会怪罪自己提出祭祀天神的主意。

于是,他阴谋策划,派了一个刺客去除掉万年。

刺客攀上日月阁,见万年正在阁上观察星斗,便张弓搭箭,准备射死他。

谁知,刺客被卫士发现,被当场缉拿。

祖乙知后,惩处了阿衡,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。

万年指着天象,对祖乙说:'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,旧岁已完,新春复始,祈请国君定个节吧。

'祖乙说:'春为岁首,叫春节吧。

'冬去春来,年复一年。

后来,万年经过长期观察,精心推算,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。

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,已是满面银须。

国君深为感动,为纪念万年的功绩,便将太阳历命名为'万年历',封万年为日月寿星。

以后,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,据说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的。

春节由此而来。

商桓王(祖辛)子旦 在位16年祖辛,姓子名旦。

生卒年不详。

商王祖乙子。

祖乙死后继位,在位16年,病死,葬于狄泉。

死后由其弟沃甲即位。

商僖王(沃甲)子逾 在位25年沃甲,姓子名逾。

生卒年不详。

《世本》作开甲,商王祖乙子,祖辛弟。

祖辛死后继位。

在位25年(一说5年),病死,葬于狄泉。

沃甲死后,祖辛之子祖丁即位。

商庄王(祖丁)子新 在位32年祖丁,在甲骨文中作且丁,姓子名新,**商朝第17位国王。

商王祖辛之子,前任国王沃甲之侄,根据《竹书纪年》,定都于庇,在位共九年(一说32年),死后由侄子(一说堂弟,即商王沃甲之子)南庚即位。

商顷王(南庚)子更 在位25年南庚,,生卒年不详,商朝国王。

商王沃甲子,商王祖丁堂弟,祖丁死后继位,在位25年,病死,葬于狄泉。

南庚在位时,商朝国运再度衰落,后迁都于奄(今山东省曲阜县)。

死后由祖丁之子阳甲继位。

商悼王(阳甲)子和 在位7年阳甲,生卒年不详。

阳甲在甲骨文中称象甲,姓子名和,是**商朝的第十九位国王,商朝国王祖丁之子,后任国王盘庚之兄,南庚死后继位。

在位7年,病死,葬于狄泉。

阳甲在位时,商朝内乱不止,奴隶主贵族之间相互残**。

阳甲已无法控制局面。

定都于奄,在位共四年,曾西征丹山戎,在位期间,商朝再度衰落,诸侯不朝。

“帝阳甲时,殷衰”。

商世祖(盘庚)子旬 在位28年 盘庚,祖丁子,阳甲弟。

盘庚迁都于殷,商朝自此称殷商。

迁都后,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,殷都成为当时的政治,文化中心。

盘庚,甲骨**般庚,,名旬,生卒年不详。

祖丁子,阳甲弟。

阳甲死后继位。

商代第20位国王,根据《夏商周年表修正》,在位28年(前1300-前1277年在位)。

于在位的第三年(前1298年)迁都于殷。

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国王。

病死,葬于殷(今河南省安阳县小屯庄)。

盘庚即位时,商朝经过几代内乱(即九世之乱),政治**,贵族,王室内争激烈,阶级矛盾尖锐,加上天灾频繁,面临着严重的危机,盘庚为了挽救商王朝的衰亡,决定放弃原来的都城,迁都到荒芜的殷,以抑制贵族的,缓和阶级矛盾,并减经些自然灾害。

在此之前,商民族已经经历了十几次的迁徙。

有时是因为土地荒芜,有时因为河水泛滥,有时因为外族奇袭,有时因为内部矛盾。

为了缓和社会矛盾,摆脱政治困境,他不顾一些贵族的反对,决心选择一个有长远发展前途的地方重振朝纲。

当他得知安阳(当时称北蒙)一带土肥水美,山林有虎、熊等兽,水里有鱼虾时,决心到此来发展。

为了动员迁都,他曾发表一个重要的演讲。

“星火燎原”一词即由此次演讲内容凝练而成。

贵族们竭力反对迁都,盘庚发布文告,严厉命令他们服从,终于,马萧萧,车辚辚,他率众西渡黄河,来到了安阳,史称“盘庚迁殷”。

迁到殷后,他又以强硬手段制止了贵族们搬回旧都的企图。

《尚书·盘庚》是他在迁殷前后的的讲话记录。

他还提倡节俭,改良风气,减轻剥削,终于安定了局面。

奴隶的血汗劳动,使殷发展成为一个十分繁荣的都市,此后270多年,商的都城一直在这里,商朝也被称为殷朝殷商。

商王阳甲之弟,汤第九代孙。

在盘庚以前,商王朝政局混乱,统治阶级豪华,王朝的统治出现了危机。

盘庚继位以后,决定把都城从奄(今山东曲阜)迁到殷(今河南安阳),遭到贵族的反对。

但是盘庚决意迁都,并作书告谕,违者重惩。

于公元前1298年迁都以后,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,人民安居乐业,文化发展,社会富足繁荣,商王期从此中兴。

故商又可称为殷或殷商。

商章王(小辛)子颂 在位21年小辛,商朝国王,姓子名颂,商王盘庚之弟,商王祖丁之子。

盘庚死后继位。

相传在位21年,病死,葬于殷。

小辛继位后,放弃了盘庚的治国之策,商朝国运又一次衰落。

商惠王(小乙)子敛 在位21年小辛,姓子名颂,商王盘庚之弟,商王祖丁之子。

盘庚死后继位。

相传在位21年,病死,葬于殷。

小辛继位后,放弃了盘庚的治国之策,商朝国运又一次衰落。

商高宗(武丁)子昭 在位59年武丁,小乙子。

武丁是盘庚以后好的国王,政治改善,商朝复兴,他还击败四方入侵,商朝威镇四方。

商朝国君,军事统帅。

子姓,名昭。

商王小乙之子。

相传少年时期遵父命行役于外,与平民一同劳作,得以了解民众疾苦和稼穑艰辛。

继位后,勤于政事,任用工匠出身的傅说及甘盘、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,励精图治,使商朝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得到空前发展。

出土的武丁时期甲骨卜辞有“中师”之名,当是开创军队以“师”为建制单位,也有认为是初建右、中、左三师。

鉴于方、土方经常侵扰商朝边地和属国,甚至联合威胁商西北边安全,乃采取各个击破之策,多次遣将发兵进攻,又亲自统兵出征,终将方、土方征服。

用长达三年时间平定鬼方。

发重兵击败羌方,俘获大批羌人充为奴隶(见武丁攻西北部族之战)。

统兵南征,深入荆楚之地,击败荆楚军,俘获甚多。

还出兵征伐夷方、巴方、蜀及虎方等。

对周边方国、部族的战争,拓展了商朝版图和势力范围,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周边部族的经济、文化交流,使商朝成为西起甘肃,东至海滨,北及大漠,南逾江、汉流域,包含众多部族的泱泱大国,史称“武丁中兴”。

在位59年而卒,被追谥为高宗。

商后平王(祖庚)子跃 在位7年祖庚,商朝国王,姓子名跃,公元前1191年即位,在位约7年,他是商朝国王武丁的次子,病死,葬于殷。

祖庚有长兄祖己,因受后母诬陷,被父亲武丁逐出京城,后含冤而死。

三弟祖甲为后母所生,为表示不愿与兄长争夺王位,便暗暗地离宫出走,武丁病死,祖庚得以继位。

祖庚死后,三弟祖甲继位。

商世宗(祖甲)子载 在位33年祖甲,商朝国王,姓子名载,生卒年不详。

商王武丁第三子,商王祖庚之弟,祖庚死后继位,在位33年,病死,葬于殷。

商代鼎盛时期,高宗武丁偏爱幼子祖甲,打算废太子祖庚而改立祖甲。

祖甲认为这是违礼之举,不可强行废立,否则可能重演“九世之乱”的局面,因此他效法武丁当年之举,离开王都,到平民中生活。

武丁死后,由太子祖庚继承王位。

这使祖庚非常感动,使立祖甲为王位继承人,祖庚即位7年左右病死,祖甲这才回到王都继承王位。

为了报效祖先功德,商人盛行祭祀,但所祭对象和顺序都很零乱,没有一定的规矩。

祖甲即位后,创造了“周祭”之法,具体方法是:从每年旬甲日开始,按照商王及其法定配偶世次、庙号的天干顺序,用羽、彡、三种主要祭法遍祀一周。

周祭以旬为单位,每旬十日,都依王、妣庙号的天干为序,致祭之日的天干必须与庙号一致。

如:旬甲日祭上甲、乙日祭报乙、丙日祭报丙,直至癸日祭示癸;第二旬乙日祭太乙(汤)、丁日祭太丁;第三旬甲日祭太甲、丙日祭外丙。

如此逐旬祭祀,一直祭到祖甲之兄祖庚。

用一种祭祀法遍祭上甲到祖庚的先工先王,需要九旬。

祭毕,再分别用另两种祭法遍祀,直到全部祭遍为止。

周祭之法,使殷人的祭祀系统更为严密规范,因此盛行于商代后半期,并逐渐达到峰。

祖甲创立的周祭之法是祖先崇拜和宗教制度的好体现。

在上古文明中,各大民族都有自己的祭祀体系,周祭之法和古巴比伦、古埃及的祭祀法各不相同,是**古代特有的祭祀系统。

商甲宗(廪辛)子先 在位6年 廪辛,姓子名先,商朝国王。

生卒年不详。

商王祖甲子,祖甲死后继位,在位6年,病死,葬于殷。

廪辛在位期间,西方一些方国部落不断攻扰商朝,廪辛发兵多次征伐,还征调卫、虎、受等几个部落出兵攻打。

但是,始终没有将方国部落征服。

廪辛死后,由其弟康丁继位。

商康祖(庚丁)子嚣 在位1年康丁,商朝国王,姓子名嚣,《史记·殷本纪》误作庚丁,他是商王祖甲之子,商王廪辛之弟。

廪辛死后,于前1148年继位,在位仅1年,死,葬于殷。

他死后,由其子武乙继位。

他在位时,羌方在今陕、甘一带重又崛起,屡犯商王朝,常使商戍军遭到很大损失,成为商王朝欲用兵的重点。

商王针对羌方武装力量强悍等特点,战前进行了全面的谋划和布置,一面命戍军暂避敌锋,待机而动,一面组织精锐部队适时增援抗击羌方进犯。

由于采取积极防御策略,康丁时抗击羌方的战争取得后胜利,擒**羌方伯,占领羌方部分土地,并派出与王族关系密切的逐、何等五族戍守。

但羌方并未被攻灭,成为隐患。

商武祖(武乙)子瞿 在位35年武乙,商朝国王,姓子名瞿。

商王康丁之子,康丁死后于前1147年继位,在位35年,卒于公元前1113年,死后由其子太丁(也作文丁)继位。

传说被雷击而死于渭水流域,一说死于战事,葬于殷。

武乙在位时,巫教势力极大,经常假借天意钳制商王的行动,武乙便想方设法打击巫权。

有一次,他命工匠雕了一个木偶,状貌威严,冠服齐整,称作天神。

他约天神和他赌博,又命令一个臣子代替木偶,作为天神来与他赌博,臣子怕武乙,步步退让,以大输而告终。

武乙推局指着木偶大笑说:“你既然是天神,怎么会输给我,如此不灵验,不配称天神。

”还命令左右痛打木偶。

又有一次,武乙命人制作了一只皮袋,盛满兽血,挂在树枝上,他亲自挽弓仰射,射破皮袋,兽血喷出,武乙掷弓大笑说:“今天,天被我射了一个窟窿。

”经过种种斗争,终于使巫权大为降落,王权大为上升。

当时,西方的旨方和羝方联合攻打商朝,武乙出兵征伐,俘虏了旨方几千人.后来,武乙到黄河、渭水之间去游猎,据说被雷击死。

一些学者认为,此说很有可能是仇恨武乙的巫师们编造出来贬低武乙的。

从武乙晚年经常用兵于渭水流域的史料来分析,他可能死于征伐西方方国部落的战斗中。

商匡王(太丁)子托 在位13年文丁,商朝国王,亦作太丁,姓子名托。

商王武乙之子,于公元前1112年即位,卒于公元前1102年,共在位11年。

死后由其子帝乙继位。

文丁继位以后,为了解除周人的威胁,采取怀柔政策。

周侯季历毫不客气,看看**没动静,征伐山西长治地区的余吾戎,余吾戎败而降周。

周侯季历向文丁报捷(献上俘虏和战利品)。

文丁嘉封季历为“牧师”,牧师有地方伯长的意思,专征伐权。

文丁希望季牧师帮他安定边陲。

季牧师于是又征始呼戎,始呼戎败而降周。

过了几年,季历再次打败翳徒戎,把三个翳徒戎大头目送给文丁献捷。

文丁看看季历越来越厉害,感觉不是好事,干脆突然下命囚禁季历,并**了他。

而季历的儿子是大名鼎鼎的周文王。

他在位时也曾经出兵征伐归国,但并没将其征服。

在甲骨文中作文武丁,《史记》里称太丁,姓子名托,**商朝第30任国王。

前任国王武乙之子。

根据《竹书纪年》,他在位13年,在位期间,周侯季历(姬昌父)伐戎有功,太丁忌惮,先嘉其功而**之。

商德王(帝乙)子羡 在位26年帝乙,太丁子。

帝乙时,商朝更加衰弱。

以和亲的方式与姬昌媾和。

帝乙,商朝国王,姓子名羡,商王文丁(太丁)之子。

文丁死后继位,公元前1101年即位,公元前1076病卒,葬于殷。

在位26年,死后由其子辛(即大名鼎鼎的纣王)继位。

帝乙在位期间,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。

当时,江淮之间的夷族又强盛起来,准备大举进攻商朝。

帝乙在位的第九年,出兵征伐岛夷和淮夷,半路上受到孟方(今河南省睢县附近)的截击。

帝乙率领诸侯伐讨孟方,得胜。

第二年,帝乙继续南下征伐夷族,到达淮水流域的攸国。

帝乙和攸侯喜合兵攻伐夷族,于第二年得胜而归,帝乙在位的第十五年,再次率领诸侯南征夷族。

帝乙在位末年,迁都于沫(即朝歌,今河南省淇县)。

商纣王(商纣)子寿 在位52年商纣,姓子名辛,一名受,古音受,纣相同,帝乙子。

商纣为人聪颖,膂力过人。

曾大举攻伐东夷,取得胜利,为中原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贡献。

但商纣为人残暴,且好色无比。

宠幸妲己,酷刑于民,大修宫舍,民不聊生。

而此时西方周逐渐强大,终于灭商。

纣王自焚而死。

商亡。

商纣与夏桀也成了暴君的代名词——“桀纣之君”。

竹书纪年 什么时候消失的 宋朝

是的。

《竹书纪年》,西晋咸宁五年(279年),汲郡(今河南汲县)一个叫不准(音读“否标”)的盗墓贼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(或曰魏安釐王)墓葬时发现。

在传承了六百年之后,在宋代又一次亡佚。

此后又重新收集整理的过程,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可信度和史料价值。

竹书纪年颠覆了哪些历史?

西晋咸宁年间,一个盗墓贼,在盗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墓葬时发现了数十车记满古文的竹简,无意间解开了一段颠覆认知的历史。

晋人奉命将散乱的竹简排定次序,并用当时通用的文字考订释文其中记载夏商周年间的十三篇史书,被命名为"纪年",后人称之为《竹书纪年》。

这是一部编年体史书,记录了从夏朝到魏襄王这段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**,成书年限大概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。

由春秋时期晋国的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的史官**而成,比司马迁的《史记》要早了大约两百年,对于研究先秦历史有着极大的帮助。

先秦史学作品中,有关三皇五帝这一时期历史的记录,成书早且叙述相对集中的是《尚书》。

《尚书》的特点是记言,对其中所涉人物的事迹及**发生的时间与空间都甚少,即使有记录,也极为简略。

这里面有历史叙述的技巧还不成熟的原因,也是相关资料本身存在很大的不足所致。

然而,成书于战国偏晚期的《竹书纪年》在叙述此段历史时,却花费了很大的笔墨试图构筑出相对完整的历史时空。

为历史卸个妆,小人物读大历史——大厨伊尹

传说伊尹的母亲是个采桑的奴隶,生他之前梦到有神人告诉她:“臼出水而东顾,毋顾”。

第二天果然发现舀中出水,她母亲招呼邻居一起向东跑,可惜她忘记了不能回头,她回头一看村庄成了汪洋。

她违背了神人的警告,变成了空桑。

刚好有莘氏的采桑女发现空桑中有一婴儿,便把他带回献给了有莘王,有莘王把婴儿交给了自己的厨师抚养。

从上面的传说,可以大胆推测,伊尹是有莘王的私生子。

有莘王和采桑**发生了关系,生下了伊尹。

采桑女得到所谓的神人启示是有莘王老婆的警告,可惜采桑女难舍有莘王,终被**。

伊尹被采桑女的朋友送回到了有莘王身边,为了照顾伊尹,有莘王把他交给了信任的人厨师。

之所以有这样的推测,原因有三:一,伊尹作为厨师的儿子,又是奴隶,会做饭可以理解,但是谁教会他治国呢?在那种知识靠口口相传的年代,不是亲密的人,谁会传授一个奴隶治国的道理。

部落里面懂得治国的人,当然是部落的首领。

二,伊尹作为奴隶,商汤怎么知道他有这样的才能?显然是有莘王帮他宣传的。

三,为什么商汤非要娶了有莘王的女儿,才能带走伊尹,一个奴隶能值得多少钱?显然是有莘王刻意安排,好让女儿可以照顾好自己弟弟。

四,为什么伊尹如此有才,有莘王自己不重用他呢!不是不想,而是不能,毕竟是私生子,如果重要很可能部落内部会发生内斗。

《史记》记载:成汤在位十二年而死,长子太丁已去世,太丁弟外丙继位三年,死。

弟仲壬,继位四年,死。

伊尹奉太子太甲继位,太甲颠覆成汤典刑,被流放于相(今山西万荣境),伊尹当权摄政,作《伊训》、《肆命》、《徂后》等训词。

太甲改恶从善,伊尹使其复位,有善政,伊尹作《太甲训》褒扬,伊尹实际之掌握政权,一直活到太甲之子沃丁时。

《竹书纪年》则记载:太甲:元年辛巳,王即位,居亳,命卿士伊尹。

伊尹放太甲于桐,乃自立。

七年,王潜出自桐,**伊尹。

天大雾三日,乃立其子伊陟、伊奋,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。

《竹书纪年》颠覆了《史记》记载的历史位贤相伊尹的形象。

伊尹流放太甲而称王,结果被太甲潜逃回来**害。

幼主被大臣流放欺压,这似乎更符合历史的真相。

但是现代对不同地区出土的商代甲骨文的破译,发现整个商代伊尹都是师权的象征,地位尊崇,并且有伊尹放逐与迎回太甲的记载,并且整个商代伊尹的后人都有很高的地位与权力。

这看上去很矛盾的事,如果对照前文所说伊尹的生世不难解释了。

伊尹很可能是太甲的亲舅舅,所以伊尹被太甲**了以后,并没有为难自己的两个表兄弟。

太甲开始能够即位很可能也是舅舅伊尹的功劳,尽管此后伊尹放逐了太甲,但是没有赶尽**绝。

太甲**了伊尹后,政权稳定后又想到伊尹的功劳恢复了自己舅舅的荣誉! 1 <script type='text/javascript'>redirect_by_qid('2','190313064003087','lishi','history');</script><script type='text/javascript'>redirect_by_qid('下一页','190313064003087','lishi','xinwen');</script> 今日热点 李稻葵:科创板相当于大学少年班 必须严加监管 “雪龙”号凯旋 体验非遗乐趣多 <script type=text/javascript>()</script> 九图速览 *** 出席**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讲话金句 巴西杂技演员仅用一根带子将女演员完全抬离地面 <script type=text/javascript>()</script>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:坚持“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”定位 <script type=text/javascript>()</script> 我精选 取消补贴并非空穴来风,现在是买新能源汽车的时机吗? 沈阳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****增长% 青少年每天至少户外运动两小时 推进科技创新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为这个“80后” 审批员点赞 “好家风”带出“好社区” 牢记嘱托 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(两会寄语) <script type=text/javascript>()</script> <script type=text/javascript>()</script> 视角 精选王安忆: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、保险标志不要再贴在车辆前窗右上角了 精选大咖谈 | 合则两利:中美在中东和阿富汗的** 精选家长参加家校活动 用人单位要正常发工资 向海洋巨人挥手 新型邮轮配备人工智能虚拟个人助理 杨坤:用不同曲风展现音乐能力 **女将 神气十“足” <script type=text/javascript>()</script> <script type=text/javascript>()</script><script type=text/javascript>()</script> 。

竹书纪年原文及译文?

【原文】 母曰附宝,见大电绕北斗枢星,光照郊野,感而孕。

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。

弱而能言,龙颜,有圣德,劾(hé)百神朝而使之。

应龙攻蚩尤,战虎、豹、熊、罴(pí)四兽之力。

以女魃(bá)止淫雨。

天下既定,圣德光被,群瑞毕臻。

有屈轶(yì)之草生于庭,佞人入朝,则草指之,是以佞人不敢进。

【译文】 黄帝的母亲叫做附宝,她看见一道壮观的闪电绕北斗星划过,电光照耀原野,附宝心灵受到震撼,她怀孕了。

二十五个月后,附宝在寿丘生下黄帝。

黄帝很弱小能说话,他长着龙的容颜,而且具有神圣的品德,他能管制各种神而调遣他们。

黄帝命令神龙应龙进攻蚩尤,大战有力量的虎、豹、熊、罴四种野兽。

他又命令旱神女魃止住不断降下的淫雨。

天下安定,黄帝神圣的光华照耀大地,各种吉祥的好事接踵而来。

有屈轶草生长在朝堂之上,如果有巧言谄媚心术不正的人来到朝堂,屈轶草会指着他,所以这些人都不敢进来。

【原文】 元年,帝即位,居有熊。

初制冕服。

二十年,景云见,以云纪官。

有景云之瑞,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,赤方中有两星,青方中有一星,凡三星,皆黄色,以天清明时见于摄提,名曰景星。

帝黄服斋于宫中,坐于玄扈、洛水之上。

有凤凰集,不食生虫,不履生草,或止帝之东园,或巢于阿阁,或鸣于庭,其雄自歌,其雌自舞。

麒麟在囿,神鸟来仪。

有大蝼如羊,大螾如虹。

帝以土气胜,遂以土德王。

【译文】 黄帝元年,黄帝登上国君之位,管理有熊之国。

这一年,黄帝开始制定朝服的式样。

黄帝二十年,祥瑞的云彩出现在天空,于是,黄帝以云来命名官职。

出现了祥瑞的的云彩,赤色南方的云雾与青色东方的云雾相连,南方有两颗星,东方有一颗星,一共三颗星,都是黄色,在天空晴朗时出现在摄提星座,名字叫做景星。

黄帝穿着黄色的朝服在宫中斋戒,在玄扈河和洛水河边处理国事。

这时候,凤凰聚集而来。

凤凰不吃活的虫子,不践踏嫩草。

有的停在黄帝宫的东苑,有的在阁楼上筑巢,有的在朝堂间鸣叫,雄凰引颈高歌,雌凤翩翩起舞;麒麟漫游于园囿之中,神鸟神情高雅,仪态万方。

有像羊那么大的的蝼蛄和像彩虹那么长的蚯蚓都聚集在那里。

黄帝是以土的德行而取胜,所以,以土的德行而称王。

【原文】 五十年秋七月庚申,凤鸟至,帝祭于洛水。

庚申,天雾,三日三夜,昼昏。

帝问天老、力牧、容成曰:“于公何如?” 天老曰:“臣闻之,国安,其主好文,则凤凰居之。

国乱,其主好武,则凤凰去之。

今凤凰翔于东郊而乐之,其鸣音中夷则,与天相副。

以是观之,天有严教以赐帝,帝勿犯也。

” 召史卜之,龟燋(jiāo)。

史曰:“臣不能占也,其问之圣人。

” 帝曰:“已问天老、力牧、容成矣。

” 史北面再拜曰:“龟不违圣智,故燋。

” 雾既除,游于洛水之上,见大鱼,**五牲以醮(jiào)之,天乃甚雨,七日七夜,鱼流于海,得图书焉。

《龙图》出河,《龟书》出洛,赤文篆字,以授轩辕,接万神于明庭,今塞门谷口是也。

【译文】 黄帝五十七年秋七月庚申日,凤鸟飞来,黄帝在洛河边祭祀天地。

庚申这开始,天降大雾三日三夜,白天也像夜晚一样黑暗。

黄帝询问天老、力牧和容成三位大臣说:“这对于**来说,预示着什么?” 天老回答说:“我听说,**安定,国君一定喜好文化,那么凤凰会到来。

**混乱,国君一定喜好武力,那么凤凰会离去。

如今,凤凰在东边的郊野中歌唱,它鸣叫的音律符合十二音律中的夷则之律,夷则之律与秋七月相配,象征着阴气开始盛行,所以凤鸟的叫声与天意相合。

如此看来,上天要给您一个严厉的警示,您不能触犯呀。

” 黄帝又召来史官占卜,占卜用的龟盖被烧焦了。

史官说:“为臣没法占卜,请您询问圣人吧。

” 黄帝说:“我已经询问过天老、力牧和容成了。

” 史官面向北朝拜说:“龟盖不敢违背圣人的智慧,所以烧焦了。

” 大雾散去之后,黄帝在洛河边郊游,突然看见一条大鱼,黄帝命令**掉五牲牛、羊、猪、犬、鸡来祭祀,天下了大雨,七日七夜没有停止,大鱼游到海里去了。

黄帝得到了图书,《龙图》从黄河中浮出,《龟书》从洛河中飘来,都是用红色的篆字书写。

有人把《龙图》和《龟书》交给轩辕黄帝,黄帝于是把万神恭敬地迎接到明庭这个地方,明庭是今天的塞门谷口县(今天陕西省礼泉县,我的家乡)。

【原文】 五十九年,贯胸氏来宾,长股氏来宾。

七十七年,昌意降居弱水,产帝乾荒。

一百年,地裂。

帝陟。

【译文】 黄帝五十九年,胸口上有洞的贯胸氏前来做客,长着长大腿的长股氏也来做客。

黄帝七十七年,黄帝的儿子昌意在陕西洛河支流弱水降生。

后来,昌意又生下乾荒帝,也是颛(zhuān) 顼(xū)帝。

【原文】 帝王之崩皆曰陟(zhì),《书》称“新陟王”,谓新崩也。

帝以土德王,应地裂而陟。

葬,群臣有左彻者,感思帝德,取衣冠几杖而庙飨之,诸侯大夫岁时朝焉。

【译文】 帝王去世都称作“陟”,(陟的原意是登高,引申有升天的意思,石注)。

《尚书》说“新陟王”,是说王刚刚去世。

黄帝因为具有黄土那样厚德载物的伟大品德而成为“王”,他也因为大地裂开而升天。

黄帝安葬后,大臣中有一个叫做左彻的人,被黄帝伟大的品德所感动,他常常思念黄帝,于是取黄帝的衣服、帽子和手杖,埋于地下,建庙祭祀,各个朝代的诸侯大夫每年都要朝拜祭奠。

黄帝的儿子昌意以诸侯的身份到弱水畔居住,生下了儿子乾荒,乾荒后来继承了帝位。

帝王去世都称作“陟”。

(王国维案:此句是昌黎(韩愈)概括《竹书纪年》的记载,并不是原文。

) 黄帝去世之后,有个名叫左彻的臣子,用木头削成了黄帝的像,率领各国诸侯朝拜事奉。

黄帝死了七年之后,黄帝的臣子左彻于是立颛顼为帝。

颛顼生儿子伯鲧,这是若阳,居住在天穆高原的南面。

帝尧元年是丙子年。

舜囚禁了尧,并为难丹朱,使丹朱不能见到其父 后稷把帝丹朱放逐到丹水之滨。

命令咎陶制作刑法。

三苗即将灭亡的时候,天下起了血雨,夏天出现了冰,大地开裂深达地下的泉水,黑龙生神庙,每日夜间出动,白日隐藏于神庙之中。

原文: 昌意降居若水,产帝乾荒。

(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注。

) 帝王之崩曰陟。

(《韩昌黎集·黄陵庙碑》) 国维案:此昌黎隐括本书之语,非原文如是。

黄帝既仙去,其臣有左彻者,削木为黄帝之像,帅诸侯朝奉之。

(《太平御览》七十九引《抱朴子》曰:“汲郡中竹书”云云。

今《抱朴子》无此文。

) 黄帝死七年,其臣左彻乃立颛顼。

(《路史·后纪》六。

) 颛顼产伯鲧,是维若阳,居天穆之阳。

(《山海经·大荒西经》注。

) 帝尧元年丙子。

(《隋书·律历志》引,丙作景,避唐讳。

《路史·后记》十引,无帝字。

) 舜囚尧,复偃塞丹朱,使不与父相见也(《史记正义》引《竹书纪年》) 后稷放帝朱于丹水(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注。

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正义引“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”。

《五帝本纪》正义引“后稷放帝子丹朱”。

) 命咎陶作刑。

(《北堂书钞》十七。

) 三苗将亡,天雨血,夏有冰,地坼及泉,青龙生于庙,日夜出,昼日不出。

(《通鉴外纪》一注引《隋巢子》、《汲冢纪年》。

《路史·后纪》十二注云《纪年》、《墨子》言“龙生广,夏冰,雨血,地坼及泉,日夜出,昼不见”,与《外纪》所引小异。

) 禹/ 居住在阳城。

从黄帝到禹,前后共计三十世。

( 王国维案:这也是罗长源(即《路史》的作者罗泌)概括《竹书纪年》的记载,并不是原文。

)/ /启/ 启说:“会”。

益侵夺启的帝位,启**了他。

九年,舞蹈时用九韶之乐伴奏。

二十五年,征伐西河。

启即帝位三十九年后去世,享年七十八岁。

(王国维案:《太平御览》八十二引《帝王世纪》:“启升后十年,舞九韶。

三十五年征河西。

”而《通鉴外纪》:“皇甫谧曰:‘启在位十年。

’”则《世纪》不得有三十五年之文,疑本《纪年》而误题《世纪》也。

此与《真诰》所引“启三十九年亡”符同。

《路史》《注》既引《纪年》“启在位二十九年”,故“征西河”亦云“在二十五年”矣,未知孰是。

)/ /太康/ 太康居住在斟鄩。

在这里失去了**。

仲康 相/ 后相即帝位,居住在商邱。

(王国维案:《通鉴外纪》:“相失国,居商邱”,盖亦本《纪年》。

《通鉴地理通释》四云:“商邱当作帝邱。

”) 元年,征伐淮夷、畎夷。

二年,征伐风夷及黄夷。

七年,于夷来归顺。

帝相居住斟灌。

少康/ 少康即帝位,方夷来归顺。

杼/ 帝宁(杼)居住在原地,从原地迁往老邱。

柏杼子征伐东海及三寿,得到一只九尾的狐狸。

芬/ 后芬即位,三年,九夷都来称臣侍奉。

后芬在位四十四年。

荒/ 后荒即帝位,元年,把黑色的玉器沉入黄河,祭祀河神,命令九(夷)巡狩东海,获得一只大鸟。

后芒(荒)死于帝位,年五十八岁。

/ /泄 / 后泄二十一年,诏令赐畎夷、白夷、赤夷、玄夷、风夷、阳夷爵号。

二十一年,后泄去世。

扃 廑/ 帝廑又叫做胤甲。

胤甲即帝位,十个太阳同时出现,这一年胤甲死去。

昊/ 后昊在位三年。

发/ 后发又叫做后敬,或者称为“发惠”。

后发即帝位,元年,在王门接待各方夷族朝见,在上池会见再国之君保雍,各方诸侯国进献舞乐。

后发儿子即位,这是桀。

桀/ 桀居住在斟寻。

畎夷进入豳、岐之间居住。

后桀征伐岷山,岷山向桀进献两个女子,一个叫做琬,一个叫做琰。

桀接受了这两个女子,两个女子都没有给桀生下孩子。

桀把两个女子的名刻在名为苕华的玉石上,苕玉上刻的是琬,华玉上刻的是琰,而把他的元配妃子末喜氏丢弃在洛邑。

末喜氏与商汤的大臣伊尹结交,于是为商国作间谍来颠覆夏朝。

建筑倾宫,装饰瑶台。

夏桀末年,社坛迸裂,这一年夏桀被当汤放逐。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