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2、观音菩萨的来历?
正法明如来和观音菩萨之间有什么故事?
**菩萨前身早已成佛果,号“正法明如来”。
其后又以菩萨的身份乘愿再来,普度众生。
据《千手千眼**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》记载,阿难曾向释迦牟尼佛请问**菩萨的来历。
佛陀告诉阿难言:“此菩萨名“**自在”。
亦名“捻索”,亦名“千光眼”。
善男子,此**菩萨。
不可思议威破前克帮出源城散汽记冷神之力。
已于过去无量族劫中,已作佛竟,号“正法明如来”。
大悲愿力,为欲发起一切菩萨,安乐成熟诸众生故,现作菩萨。
汝等大众,诸菩萨摩诃萨,梵释龙神,皆应恭敬,莫生轻慢。
一切人天,常衡须供养,专称名号。
得无量福,灭无量罪。
命终往生,阿弥置既快地远脱模输陀佛国”。
正法明如来,他是古佛中之古佛,亘古加持着整个法界宇宙,使正法放大光明、长存不灭。
其所教化的众生无穷无量,培育出数不尽的菩萨摩诃萨,成佛果。
“正法明如来”为了帮助众生脱离苦海,于是带果行因,本其无上智慧,广作无边佛事,于十方佛土中,现种种身,说种种法,度种种众生。
倒驾慈航,成为了**菩跑李想织萨。
一方面化身千百亿,度于一切国土六道,他无刹不现身,千处祈求千处应,救度一切苦难,听一切世界声音。
在无量劫后,阿弥陀佛灭度,助依杆压西方国土正法无人护持每层火约班越导神语假,观音菩萨会为利益无边众生成佛,名号"普光功德山王如来",运持西方极乐世界正法。
另一方面,观音菩萨本觉妙心,与佛如来同一李慈力,又下化众生,与一切众生着主号激亮,同一悲仰, 自己身同众生,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法,又帮助普是尔夜直图房历加急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说法,为一切众生说法,大雄愿力无边无量。
过去是正法明如来,现在是**菩萨,未来是普垂百举纸灯针标光功德山王如来,三身一体,都是**菩萨为度众生而示现的。
观音世菩萨一生都终作六加球金会在为众生奉献自己,所以至示术于革史农看所随担今被敬仰。
当然,这都是佛经真低九钢相根似次以及神话传说,大家要相齐路信科学,信奉这些只是心里安慰,脚踏实地的工作,才有好的未来。
观音菩萨的来历?
观音原是通天祖师坐下**,后来被佛陀感化,加入佛教。
**菩萨的真实来历是怎么样的?
《悲华经》叙述阿弥陀佛过去生中曾为转轮王无诤念,他有一千个儿子,长子名不眴,他出家在宝藏佛前发愿说,若有众生遭受种种苦恼恐怖,如果他能够忆念我,称念我的名号,即为其免除如此种种痛苦烦恼。
宝藏佛即为他授记并命名**。
扩展资料:**多用**来称这位大菩萨,主要是因为《法华经普门品》的盛行,我国通行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。
普门品的盛行,早是五胡乱华时代的北凉国主沮渠蒙逊害了一场大病,正在群医束手,百药罔效之际,来自印度的昙无谶,劝他诚诵普门品。
沮渠蒙逊遵照指示去做,真的使他不药而愈。
因此国主在国内广弘普门品。
《普门品》宣说,如果众生在受苦之时念**菩萨的名号,**菩萨能让其得到解脱。
观音菩萨的前世是什么 详细解释一下
观音的前身来源于婆罗门教的双马神童 他们是孪生兄弟 为人助善济贫 有求必应 是在古印度有 人缘 人情味的神仙 有化身无数 佛教初期时 为了普及的需要 尊为马头观音菩萨 现在的藏传佛教里的 马头明王是 因为普度众生的原因 需要以多种化身 示人 所以观音 具有 多种形象 初传到**是美男子的模样 后来 因为渐渐被描绘成 女身 但在南北朝时期还是有装饰性的两撇小胡子 唐朝以后 完全变成了女相 因为对民众 女相观音 更具亲切 感 所以又与**传统的送子娘娘结合 变成了神 至于妙庄王的传说纯属演绎出来的 她的原型是楚庄王的女儿 现在的女相观音形象 确实是 慈航道人的形象 因为流传不是很广泛 所以知道的人 不多 所以今天的观音菩萨 其实是融合了 多种文化的 综合而成 所以法相总体分两种 在**是 中原佛教和藏传佛教两大体系 中原佛教 以观音的背景不同造型为主 观音本身 倒是没有 什么变化 千手千眼观音是特例 藏传佛教保留了古代印度佛教的传统 又因为是密宗所以 观音本身的变化 极大 多以多首 多臂的形象 出现 分善相 狰狞相 多种寓意的化身 难以一一列举。
**菩萨的真实来历是怎么样的?
观音的宗旨,是要使世人大彻大悟,共登觉岸。
照《法华经》上说的:“苦恼众生,一心称名,菩萨即时观其音声,皆得解脱,以是名**。
”我们看了这几句话,可以知道世尊的宗旨。
我们**的宗教,向来分为儒、释、道三大门派。
三教之中,儒教、道教是**自身所创始的,释教是由西域传入的。
因为它以“觉世度人”为宗旨,信仰它的人,也人数众多。
所以势力也与儒教、道教鼎足而立,一直流传到现在,依然保持着它的地位。
南无**菩萨 在佛家的区分,把全世界划分成四大部洲,称为东胜神洲、南瞻部洲、西牛贺洲、北俱芦洲。
我们**,是属于南瞻部洲的。
南瞻部洲有四座名山,号称佛国。
这四座山是九华,五台,峨嵋,普陀。
管理这四座山的是地藏王菩萨、文殊菩萨、普贤菩萨、观音菩萨等四位大士。
所以九华礼地藏王,称为大行;五台礼文殊,称为大智;峨嵋礼普贤,称为大勇;普陀礼观音,称为大慈,领域也是很分明的。
在这四位大士里边,受一般人所崇敬的,无疑的首推**菩萨。
因为我们只要在人群提起她的法号,那是妇孺皆知的,差不多在世人的脑海里,都深深地嵌着一尊**菩萨的宝像。
这种普遍的崇拜,是观音法力所感化的么?这倒不是,其实他们中有九成以上是**的观念所造成的。
他们的理想,恰恰与观音大士相反。
观音的宗旨,是要使世人大彻大悟,共登觉岸。
照《法华经》上说的:“苦恼众生,一心称名,菩萨即时观其音声,皆得解脱,以是名**。
”我们看了这几句话,可以知道世尊的宗旨。
可是现在我们看见的那一班信仰观音的人,谁不在**里讨生活呢?他们认为,只要相信了观音,随便自己怎么做,观音都会来保佑的;一切不能达到的欲望,观音也会赐予圆满的。
他们害怕死,以为只要平时多烧香,多念佛号,便可以祛病延年了;他们害怕死后被打入地狱,永不超生,以为只要平时多斋戒,多诵经卷,便可以死后到天堂佛国中去享乐。
甚至于一切的罪恶,只要念几声**菩萨,可以完事了。
因此,念佛人的心理,走入歧途了,以至会有“若要心凶人,念佛淘里寻”的两句俗语来。
相信观音的人,存了这种自私自利的心理,闹出许多奇形怪状的供奉来。
寻常的求长寿多福的,供着白衣观音;求子延嗣的,供着送子观音;打渔人家求致富发家的,便供着鱼篮观音。
越是这样,越是与佛理相去甚远了。
所以世上崇奉**的人,虽然多如牛毛,却没有一个能明了正道的,这的确是件令人叹息的事。
我提笔做这部《观音菩萨**》,并不是提倡封建**。
而是一来想将**菩萨的前后事迹,介绍给世人,使他们有相当的认识;二来是想提示出佛经的奥旨,使一班误入迷途的佛门**能够大彻大悟,同登觉岸。
但是,虽然有此宏愿,不知手中的一枝拙笔,是否能助我达到目的呢? 我现在既然决定替**菩萨作传,在这开宗明义的回,有两个疑问,却不得不先解答一下。
点,**菩萨空间是男身还是女身?我们现在观音菩萨的法像,或是画像,都很不一致。
有的打扮是男身,有的装束是女身,这引起了一个疑问。
依照世俗的见解,都当她是女身,所以有许多人会称她为“观音娘娘”!但是,据胡石麟《笔丛》,王凤《观音本纪》,又都指观音菩萨是男身,说得有凭有据。
另外一方面根据《北史》的记载,徐子才病中所见,以及北齐武成皇帝梦中所见的观音菩萨,又都是美女变的。
因此,这个疑问是不容易解答的。
不过,根据观音菩萨的前后事迹,这个疑问也迎刃而解了。
国为观音菩萨悯念众生,曾经三十三次化身成人,到各地去救苦度劫,所到之处都显化着不同的庄严宝像。
她化身为庶子学徒、宰官玉人、或者天龙神鬼的目的,不过是随时间地点的变换,便利她点化的工作。
因此,世人所看见的观音宝像,也或男或女,或老或少,各个不同了!这不是我的无稽之谈,《冰署笔谈》一书中也明明记载着这些事迹。
到此,观音到底是男身还是女身的疑问可以省略不提了。
第二点,是观音菩萨只有一位,为什么会有许多不同的头衔呢?像什么“白衣**”、“高王**”、“送子**”、“鱼篮**”等称谓,法像也因此不同。
这许多头衔不同的**,是只有紫竹林中的一位观音菩萨呢?还是另外有几位不同的观音菩萨呢? 关于这一点,我敢说,是因为当初菩萨现身时的法像不同引起的。
比如,他老人家在这个地方化身的是一位美女,穿着白色的衣服,去设法点化众生。
后来大家知道这位白衣美女是菩萨化身的,塑像供奉,自然依照他们所看见的法像了。
于是后世有了“白衣**”;因东海鳌鱼害人,海边的居民不能安居乐业,观音菩萨化身为渔妇,前去降鳌,救助众生。
于是有了“鱼篮观音”的法像。
其余种种的宝像,也都是化身时留下的,后人没有察觉,产生种种附会的理解了。
诸位不信。
让我在正传的前面,先举一段观音化身的历史,来做个引子。
证明以上的话。
我现在别处的观音宝像都不说,只想说少林寺里那尊法像是多么的与众不同。
法像塑得环眼巨鼻,粗眉大口,头上乱发如蓬,两只耳朵长大无比,还穿着一对粗大的金环,直垂到肩膀,衣服的折痕也是散乱不整,光着一双大脚,手里还斜抓着一条黄金宝棍。
这尊法像倒像是五百罗汉里边的“鸠摩罗多尊者”,大概世上的人,谁也不会当它是观音大士。
但少林寺却又明明将它供在观音阁中,和尚们也都认为是观音菩萨,这奇怪了。
原来少林寺的**法像,之所以雕塑成这模样,中间是有一段故事,听我慢慢讲来。
少室山原来是**一座大山,有很悠久的历史。
自从初祖“达摩”禅师开山创立少林寺以来,不但禅教思想广为传播,而且少林功夫也是天下闻名。
但是在初建少林寺的时候,却并没有观音阁。
直到元朝,天下大乱,战乱蔓延到中州,有个首领叫李全,他知道少林寺的武功厉害,想招编寺中的和尚扩充军队。
不料少林寺的和尚都是严守戒律,不肯**生的人,所以拒绝服从。
于是李全恼羞成怒,率军围攻少室山,声称拒绝剿灭少林寺不可。
那时,少林寺的**虽说是擅长武功,但因为敌众我寡,不能退敌。
大家虽拼死防守,也渐渐体力不支。
正在万分危急的时候,忽然从寺中**出一个莽和尚,手持铁棍,直冲到李全的军队中。
众人一看,那是个刚来的挂单和尚。
只见他铁棍一挥,如同疾风猛雨一般,寒光万道,**得李全的军队人仰马翻。
是觉得眼前金光一闪,没有了那莽和尚的踪影。
四下巡视,才看见他正小在嵩山御寨上,现出丈六长的法身,自称是观音大士化身紧罗那王,来解救少林寺这场大难的。
于是少林寺依照菩萨显化的宝像,塑成好座观音像,建造观音阁供奉。
这件事在《少林寺志》上也记载得清清楚楚,并不是我杜撰的。
从这个例子可以知道,观音之所以有种种不同的宝像,正是现出化身时留下的遗迹。